浮生難忍(Children) 8.3
電影節接近尾段的一個意外驚喜.
老實說本來沒想過要看的, 但心理上欲破紀錄的態度又作祟了, 結果了往大會堂.就此便得了意外收穫. 有時候, 這樣子比起老早預料好看的電影還要討人歡心. 因為你實在從沒想過有看到水準之作.
這 套冰島作品, 歐陸味不算重(冰島好歹算是歐洲吧), 反而挺像某些編繪美國小鎮生態的獨立片; 其描寫片裡各個邊緣人物深刻細膩, 恰到其份又不致過火, 教觀眾投入. 一眾演員們出色的表演亦令影片生色不少. 電影本身屬於黑白片, 調子早已既定, 灰灰沉沉的, 你可說是順理成章, 但無可否認卻剛好貼切.
電影裡角色各有所要面對的困窘, 同時內心埋藏著的一片抑鬱, 彌漫透整空間. 但一切並非絕望. 就是前路如何一潭死水, 只要你想, 總會有希望. 結局收數人跟兒子和兄長同在醫院裡看電視一幕, 既具黑色幽默, 亦道出血濃於水的道理. 要冰息前嫌, 其實比想像中容易. 關鍵在於你肯, 還是不肯.
其實某程度上片裡的角色塑造得略見公式, 未致算是stereotype但仍屬美中不足. 但每個人物有血有肉, 互相之間的關係亦編得微妙; 各人所面對的困擾和問題, 未得完滿解決, 但卻總有釋懷既可能性. 當中, 收數人和兒子一段, 確是拍得煞是好看. 在兒子眼裡, 全世界眼裡壞透的惡人仍是個好爸爸; 在父親心目中, 就算對其他人如何惡貫滿盈, 面對著自己親兒, 依然充滿父愛.
奈良美智AtoZ(Traveling with Yoshimoto Nara) 7.8
比預期中拍得更精緻動人, 早前還擔心水準會像往年那套Viktor & Rolf宣傳片, 但原來這套是另一回事, 細緻非常, 看來亦甚為寫實.
導演拍得老實而不造作, 有點像video diary形式卻不見粗糙, 在描述奈良美智本人, 以及他的這個巡迴展兩方面都得不俗, 既有遠觀, 亦具特寫. 奈良美智本身應該平易近人, 隨意亦沒太大所謂, 是以拍攝他的個人生活, 順理成章的並不太難.
而 路途上遇到動人小插曲時, 導演亦甚有勇氣, 不怕離題跑往拍攝7歲小女孩的小故事, 此舉當真藝高人膽大, 換了別人相信必定會怕扯遠了而有所退縮, 但現在如此, 觀眾們除左可以看見有關奈良美智的個人點滴以外, 還可以得到意外收穫, 額外細看這個7歲小妹妹和有關她媽媽的動人一段弦外之音. 真的沒好幾個名人紀錄片導演有膽色作出此舉的.
相比之下, 奈良美智在例如泰國和祖家的那些故事, 都給比了下去. 不是那些拍得不好, 而是小妹妹和她媽媽那段太動人了.
其實片子令人聯想到賈樟柯的'東', 某程某上, 異曲同功. 無可否認, '東'的導演signature比較重.
拿此片跟Nikki Lee的刻意做作對比, 簡直有趣得離奇.
超完美地獄(The Bothersome Man) 8.0
此有頭威, 可惜尾陣卻真的久了點. 但整體上已屬難能可貴之列.
影片的構思是有趣的, 雖則並非前無古人, 但勝在表現手法方面帶有不少妙著, 可見編導著實下了苦功; 許多細節不失幽默, 亦同時作出不需多言的譏諷. 所以就算是新瓶舊酒, 總的來說尚可稱為懂得扭轉乾坤, 替老掉牙的作些改造, 待經過一番包裝才拿出來見觀眾.
影 片的開端確是不俗. 不必道明一切, 心水清的觀眾大概已理解主角所置處境(當然並非完全的肯定, 但以今日標準來講, 大部份人都能意會到七八成了), 在此不浪一秒鐘去解釋是潚洒而乾淨俐落的. 主角被安排過著非常北歐式的完美設計生活, 一切來得舒適康寧, 任何事情沒有障礙或阻攔, 更莫說是會遇上反對或挑戰. 這樣的生活便完美了嗎? 看似事事暢順, 周遭環境亦是唯美無暇, 但就是這樣, 叫人愈來愈難熬, 因為活著變得沒有意思, 更莫說有趣味.
跟另一人意圖逃亡的段落, 不期然教人想起Dark City的Shell Beach; 當然, 其實電影老早已令人聯想到多套母題接近的影片, 不過以此段最令自己覺得明顯了點. 寬鬆點看, 那也不算大問題, 說到底也未算是抄襲, 而且就是那段, 世界的另一端, 其實亦青現得挺有趣.
也許電影的後段有點乏力, 欠了應有的漲力, 一時間好像沒有甚麼吸引人的發展下去. 那是有點遺憾的, 因為如此片種, 一般來說劇情本身的確要依賴3rd act有點出人意表的突破才能令人印象深刻; 而慣見的現象, 此片亦未能倖免, 就是此等影片老早已傾向以想像力和情節加上影象建立其吸引力, 人物刻劃方面往往是較為單薄的. 是以到了尾段, 影片有點走下坡.
不過總的來說已非常不俗.
氣候(Climates) 8.4
珠玉在前, 要Nuri Bilge Ceylan新 作比其經典前作'遙遠'水準相當也許算是一種荷刻, 但無可否認不少影迷都會有此渴求. 畢竟今時今日能擁有如此氣魄的新進導演幾乎絕無僅有, 當出現了被譽為新安哲羅普洛斯的Ceylan, 一部史詩的偉大作'遙遠'看得叫你動容激心, 因而對他有點要求, 並非過份.
當然, 今趟導演選擇只要微觀而暫拾宏觀, 從開始影片已經比了下去的感覺. 加上以HD拍攝, 老實說, 比起菲林, 始終不是同一回事. 於是, 未見官先打五十, 注定跟'遙遠'有點距離.
此 新作當然十分不俗. 問題於, 我們會否對'不俗'收貨. 答案其實是可以的. 導演自己粉墨登場, 一併主演的還包括其的演員妻子, 如此賣力倒巢而出, 老實說倒能挽回一些分數(本來想說成'同情分'的, 但細想下其實亦不然). 全本無可避免地帶有點點self indulgence, 萬幸Ceylan挺有自我警覺, 未算過份之餘, 亦刻意將自己(角色, 某度上是藉此投射所有男性身上)弄得滿場盡見男人臭.
丈夫跟妻子同場演戲, 無論是否真能擦出火花, 當中的對手戲都是有特殊意義而值得細閱的. Ceylan刻意的將主角(某程上的自我)醜化, 究竟真是探討自我, 探討男性之惡劣, 還是只以這樣來襯托出才是真正第一主角的妻子? 這個可圈可點, 亦算是影片較具弦外之音的耐人尋味之處. 觀眾們實在難免邊看邊想: 導演啊導演, 你是否夫子自道啊? 這方面, Ceylan挺成功.
而這樣私人化對感情和關係的描述, 事實上亦需要多帶點自我沉溺方可將最深層的醜陋刻劃得入心入肺. 男主角在妻子離開後的所作所為, 跟妻子重見得一點也不承認, 而且臉不改容, 確實罪大惡極, 卻偏是世間萬千男子不時背著妻子幹得出騙得過的好事多為.
是趟影片於鏡頭方面, 坦白說跟三位大師相比當然尚未到位, (所指自然是塔可夫斯基, 安哲和貝拉塔爾), 但比起眾多同輩導演來說, 經已是萬綠叢中一點紅. 出色是不用多說的. 其中某些調度, 計算上的'精準'確是可圈可點. 最好例子莫過於某一幕背景為海難/海岸線, 觀眾們不難發現, 海岸線上那艘帆船的移動, 位置上的'安排', 跟劇裡發生的剛好到位. 透過這些小計算, 便可從中得知Ceylan對某些場面方面的計算確是達至'精準'程度. 但是否達到'精美/精奇'的程度? 相信同一幕戲, 亦早已道出一二. (不妨試尋求那幕裡小船本身的意義或象徵, 以及構圖上是否形成那個程度的完美, 答案便會在你心中出現.)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