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6, 2007

Day 18- 南京; 新浪潮短片節目1; 愛情回水; 歲月榮光; 防腐搞作

南京(Nanking) 7.9

......



新浪潮短片節目1(Newwave Student Division 1)

本來欲跑去看羅馬尼亞片'無命錢', 但一年一度的'錯有錯著'再度發生; 直到差不多抵達科學館場館時才想到: '咦, 好像是大會堂才對啊!' 但要再轉移陣地已屬太遲. 唯有將錯就錯, 看看本地新新浪潮.


隨後的Q&A, 亮燈很四周探望, 看來全場似乎只有自己並非有關師生或同僚.....

老實說, 放映的片頗參差, 若荷刻一點的話, 只有一套比較好. 但勇於嘗試, 志在參與勝過實際的成績吧!





愛情回水(Cashback) 8.5

很久沒嘗過,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 放映的第一秒開始, 那一剎就已能給予自己刮目相看的感覺. 而'愛情回水'第一幕卻偏偏有此異能, 不驚喜才怪! 老實說, 開場不久, 甚至已產生中了jackpot的感覺; 這是真的很久很久未曾嘗過的經歷.

當然, 本來我是在全無期待下去看此片的. (某程度上因為其餘在電影節看過的英國片, 都未如傳聞中的理想.)

若 說電影等同新的'迷幻列車', 可能有點誇張. 其實無論風格或內容上'愛'跟'迷'南轅北轍, 本來是兩碼子的事. 但近日經常跟友人提及此片, 推薦以外, 拿出來作比喻的, 就是'此片等同新的Trainspotting'. 也許必需事前說明的, 兩者相近之處, 不在於電影型式或手法風格等等, 而是能給予觀眾耳目一新的新鮮感, 預料之外的驚喜, 以及親歷一位奇才的初試牛刀.

如 此說法, 將'愛'比喻作導演Sean Ellis的'Shallow Grave'也許更為貼切. 但問題是, 不是那麼多人認識'Shallow Grave'; 屆時又要多費唇舌解釋一返, 太費事了. 與其徒添麻煩, 倒不如將一切簡化來說得任何人都明白. 況且, 有時候電影又確實給人初看'迷幻列車'時的興奮!

影片其實並非完美無暇; 事實上, 若以故事結構來說, 電影本身擁有難以解救的先天性缺憾: 相信任何觀眾都能看得出其內容上的不足, 大概只能支撐半小時的故事, 現在於導演施展渾身解素下變成約兩小時的full feature, 難度總是有的. 而 某程度上, Ellis捨難取易, 利用加添惹笑情節來充斥場面的方案, 在商業上的考慮理所當然亦夠保險穩健; 可惜如此手法卻無可避免的輕微破壞了影片的完整性及其難得一見的都市詩意(以主流片來說), 那絕對是美中不足的. 可幸那獨特的感覺尚能藉著男女主角之間的微妙關係得以保存, 而不能不提便是鏡頭和男主角實在非常有默契, 生活在都市裡的那份抑鬱, 夜間輾轉難眠的無奈, 透過鏡頭, 透過主角的眼神和聲線, 一切來得透徹.

以首作來說, 能拍得如此, 已屬難能可貴.

但 還是要說說某些缺憾. 電影裡刻意加插的賣笑元素, 本身其實挺惹笑, 但同時亦對影片的戲劇成份造成離題, 甚至算是一種破壞. 當中以球賽一段尤其明顯地走火入魔, 過份地喧賓奪主了! 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段非常惡搞, 但如此耍弄接近無厘頭式的笑料實在間接令影片降了級, 此段亦甚顯然的跟其他較為感性的部份格格不入.

坦言一句, 本來欲跟更多朋友說此片甚具王家衛在'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時期的那種都市男孩失落情懷, (事實上電影現在仍甚具那種feel的), 就連某些影像, 其實亦挺'都市王家衛'; 但影片的搞笑部份, 有時卻又很難令人隨便將之拿作跟王大導扯上關係.

不 過, 不能否認, Ellis可以將本來如此單薄的劇本故事弄得聲色犬馬(此片原作乃只有18分鐘, 非常簡單的視覺式短片), 論技藝論才情, 此君確已展現了其可觀程度. 相信說他甚具鬼才未算過份, 而且前途應該無可限量. 他朝有天給他找到了好劇本, 拍出來的必然一驚人.

(但或許Ellis真的要多注意自己在一部戲裡面究竟想說甚麼, 無謂作出過份的東拉西扯. Focus可能就是他的magic word.)


不 計'搞笑'搞出來的問題, 影片本身其實;非常不俗, 片裡的不少元素(無論是純視覺的還是意念構思上的)委實甚具新意, (最低限度那是將某種現存的既有舊意念, 以嶄新型式重構再弄出來予人觀嘗); 相信不少觀眾亦會甚具同感, 其實影片最成功之處還在其'感覺良好', 透過如斯平凡中見不凡的故事人物, 描繪活在大都會裡男生面對愛情的都市生活的憂鬱和複雜感覺, 從而產生的奇想和更奇妙的將之'實踐', 所有那些微妙的經歷都是美不勝收的; 雖然到頭來都市仍然是抑鬱之地, 人間卻並非無情, 在(被一般人譽為最冷漠的地點)找到真愛之餘, 最重要的還有重拾自我, 重新認識自己, 以及周遭一切. 改變, 亦並非像想像中那末困難.

(當中對時間停頓的奇妙構想, 還有如何藉著'時間停頓'以表達出留不住的一切, 既妙不可言, 亦極其淒美.)


至 於其餘部份, 正如上述, 開始的十多廿分鐘無疑處處驚喜/驚艷, 節上和述事手法上都可謂新鮮奇異, 描繪失戀跟失眠(通常是互相關連的)的感覺貼身真切, 一切影像拍得那麼滿載抑鬱, (後)現代的都市感都是如此的嗎? 一切非常倫敦, 非常摩登英倫. 美中不足, 就如前文提及, 中段開始浮現劇本本身單薄的問題, 加上刻意增添笑料, 完美的整體就變成雖然仍不錯但層次低一級的併盤.

(有 一點是明顯的: 電影到達某一位置後, 觀眾真會發現, 原來編導要說的, 已差不多說盡了; 隨後而來的就像沒甚麼好說一樣, 甚至某程度是突然停止向前推進; 就算是有說要說, 也只不過是類近兜圈子的空泛之談 , 又或者是重複性的內容, 要不就是要藉著回憶過去來尋找話題; 而當電影裡大部份言語要靠主角獨白帶出其故事性時, 這方面的問題便更顯著的浮現眼前.)


有點懷疑, 影片是Ellis趕著趕工出來面世之作, 亦有可能他當初過份輕視將短片改為長片的難度, 若然不是話, 相信此君大有能力拍得更好更精彩(最低限度會充實得多).


怎說也好, 撇開上述提及的結構性問題, 對這部影片實感覺非常不錯, 也許可能涉及個人經歷關係, 甚至可說是感受深刻........

(但其實我不懂時間停頓的)......






歲月榮光(Days of Glory) 6.7

也 許以描繪大戰中少數族裔兵團的主 題確實令人額外留神, 但如此題材對影片質素之平庸全然無補於事, 而且多個部份甚重其好幾套戰爭名片的影子, 真令人愈看愈感尷尬. 由影片開瑞的一段為始, 予人感覺只是鬆散並欠缺深刻的描寫; 如此零碎, 難以令觀眾們對一切任何較細微的體會.

早 段那場登山大戰拍得爾爾, 老實說真不曉得片中有甚麼是真的拍得精彩....也許結尾的那場死守之戰算是較出色吧; 但若然嚴格一點的話, 那場戲亦稱不上有啥新鮮感, 類似戰事, 早於其他戰爭片出現過好幾趟. 而且軍裡一干人等, 看來當中真沒有幾個比較像樣, 要找足智多謀的更不用妄想; 當全數角色均有勇無謀, 加上人丁單薄和上先天不足, 片裡戰事沒甚麼計謀或策略部署可言也許可以理解, 但作為觀眾, 要求多少許刻情上的設計也不算過份吧? 這方面, 卻遺憾的久奉.

最 叫人莫名其妙, 在於影片其幾個主要人物的描寫也竟然顯得乏力. 別要提甚麼深度了, 一些角色, 到他壯烈犧時大家仍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估怎樣的人, 這樣的電影, 試問憑甚麼去觸動人心? '描寫少數族裔'並非必然長期免費飯票吧!? 但幾位主角的演出是不俗的, 問題出在編導, 他們責無旁貸.


或許, 電影本來用意是善意的, 但實在有心乏力.






防腐搞作(Taxidermia) 8.1

大概是今屆電影節裡最為變態核突的一套, 雖然其刻意和誇張很大程度上使其嘔心程度減輕, 但卻無從否認片裡多幕確已令人印象深刻, 過目難忘.

三 段既獨立但同時亦有關連的故事, 分別長於不同時代下光怪陸離的三代同堂, 戰時的老一輩最是淫穢污衊, 光天白日下仍然離不開性幻想和變態自慰行為, 但其生態其實亦非常可憐(當然, 很大度上是自己拿來的), 而其結局, 亦可算是荒誕中的'咎由自取', 但同時亦帶點悲劇性.

第 二代的競食肥漢則算三段裡戲劇性最強; 他跟對手/隊友的關係, 女友(同是競食手)之間其實描寫得不俗, 但基於畫面上的'淋漓滿目', 片種上的標奇立異, 觀眾們也許不會花太多心神去留意此返心意. 反而令人印象深刻的, 就是競賽中如何暴吃狂吃, 還有隨後而來的後遺症. 如山洪暴發的嘔吐場面, 當真前無古人, 相信亦是後無來者.

教練如何憧憬著競食比賽的前景一段, 煞是可憐.

至 於最後一代的動物體處理人, 驟眼一看以為乃三代中最正常的, 那佑原來好戲在後頭, 此君結尾來個帶有完美主義的自我終結, 叫人看得目瞪口呆. 競食人晚年落得如斯收場也是可悲的, 那種病態, 有辦法令他改變嗎? 對某種事物的過份執迷, 有時候真會導致毀滅性的結果. 三代的宿命, 其實也屬如此.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