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5, 2007

Day 17- 美國vs約翰連濃; 小肥仔麥當娜; 黑色名冊; 愛殺蝴蝶夢; 自由煉獄

美國vs約翰連濃(The US vs John Lennon) 7.7

也許, 看看觀者的要求究竟有多高吧. 作為名人軼事紀錄片, 此片其實還不俗的, 但或者因當事主角為約翰連濃, 一貫美式紀錄片手法對眾多樂迷來說, 平實有餘, 卻欠耐人尋味的精闢. 說到底來觀嘗影片的都並非一般觀眾, 當中大概十居其八九都屬於連濃迷, 除了本身對連濃生平一切來龍去脈清楚了解, 普及常識和當代政情這兩方面亦具相當認知; 影片過於平實和意圖簡化事件以達致任何人都看得明白的目的, 未免把觀眾位置假設得過於無知.

電影其實拍得挺紮實, 資料跟影像音樂亦算充裕; 片裡亦加插不少當年人物重現幕前, 回想過去細訴當年有關連濃的, 還有是其他種種細節. 當中來自大野洋子的自然篇幅較多, 是以有時候亦會教人錯覺, 影片其實像是'Yoko and Lennon'而並非單單的屬於連濃個人事件薄. 那也不要緊, 說到底, 連濃和洋子, 那段日子, 確實未能分隔開.

有關居留權的官司, 其實不太引人入勝; 導演亦算懂得避重就輕, 不斷以其餘的瑣碎事, 人物, 音樂等等務求令後段舖排得不太沉悶. 但那亦明顯屬於聊勝於無, 是以電影後段有點失衡.

當然, 電影確實亦不多不少借古喻今, 卻算不上太明顯, 並無因而離題.







小肥仔麥當娜(Like a Virgin) 7.8

挺 惹笑, 雖然一切情節來得頗公式化, 但小胖子演出精彩絕倫, 當真為影片生色不少! 小胖子每個小動作, 舉手投足無疑夠camp有餘亦情真動人, 負責選角的仁兄居功不少. 其餘一眾演員亦配合得恰到好處, 例如像後來一起合作練習舞蹈的師兄, 那個極度無厘頭的同學, 還有客串飾演老師一角的草剪剛.

故事內容絕不過火, 也許韓國喜劇所擁有著的一大優點正是其懂得收歛, (當然亦有例外的, 例如同是屆放映的'多細胞女孩') 達到了某個位置(或者是某種限度)但會懂得停下來, 不會胡亂的肆無忌憚放任下去. 這種節制, 大概源自一直以來韓國民族本身傳統的拘泥, 是好是壞, 要看情況而定. 另戲中不少設計亦甚具心思, 當中有好幾幕的而且確令觀眾們捧腹; 縱觀全片, 每個小節亦相當著重於討好觀眾, 像觀看著小胖子跟師兄排練跳舞, 既惹笑, 亦見其另類團隊精神.







黑色名冊(The Black Book) 8.7

親愛的保羅韋浩雲先生:

請你不要再回荷李活, 請留在歐洲, 拍回如此動人又兼具娛樂性的高質電影. 請你不要再接拍像Hollow Man那樣的爛片. 其實我亦喜歡像鐵甲威龍, 星河戰隊那些, 但比起你在老家拍的佳作, 荷李活始終並非你的安樂窩.

Soldiers of Orange的韋浩雲回來了.


(正式的影評, 請看Jet的那篇; 此稿亦有轉載在'舊稿'一欄內)







愛殺蝴蝶夢(Suburban Mayhem) 7.2

坦 言一句, 電影似乎很努力的標奇立異, 但拍出來效困偏偏不見其有何特別, 此等故事, 今時今日的標準來看根本不足為奇, 要是真想拍得有點意思的話, 倒不如將所有拍得寫實一點, 現在略為傳奇和漫畫化的手法只會令一切似兒戲而不真實, 本來叫人驚嘆的事件都因此被淡化了.

不過亦要公道點說, 片子還是不過不失的. 女主角原來是'In My Father's Den'的妹妹, 若不留意的話真難以辨認出. 為了此片如斯拼命演出, 其實有點小題大造.....

本 來還以為影片下半段會有峰迴路轉的發展, 那知原來全片就是這樣毫無驚喜下完結, 看到結局真有: '嘿嘿, 這樣便完了' 的感覺, 但也不算是對影片期望太高吧. 也許唯一特別之處, 在於其立場. 電影確實並沒有對女主角所作所為作出任何型式的批判或定論; 整件事的發生過程, 以簡淺易明方法拍給觀眾看, 而對此有何見解, 則屬貴客自理!

香港何時會出現'天水圍惡女事件薄'!?






自由煉獄(Free Will) 8.5

看罷影片, 很有感觸, 就是進場前本來帶有點點倦意, 電影完結後依然為片裡兩主角感到異常傷痛.

實在萬料不著一切竟然來得如此沉重, 故事內容那樣具爭議性, 結局會那樣無助.... 將此等題材拍得寫實並不稀奇, 但電影卻犯上刻意地過份真實的毛病, 而且聰明的避過感觀上的剌激或沖擊. 全片僅以平舖直敘方式描述悲劇的發生, 其中曾經有過重生, 有過(假)希望, 有過漂亮動人的真摯感情, 但倒頭來一切還是命裡注定, 時間一到, 體內的響鬧裝置發出訊號, 所有本來美好的都會突然被破毀, 一切被打回原形, 任你如何努力修補或嘗試更改仍是徒勞無功.

電影開始一幕應該最為震撼, 但隨後的發展比想象中見平淡. 導演很有耐心, 先以不少篇幅描述兩位主角性格和心理狀態; 待一切交代得細微清晰, 然後才緩緩的推進劇情. 是以當男女主角間開始出火花, 觀眾們早已透過先前的描述了解雙方走在一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作用, 同時亦更緊張他們之間的關係究竟會出現甚麼模樣的發展.

二 人之間感情上發展, 其實拍得微妙細膩, 這方面不能不說編導上的耐心和肯花上長時間拍攝得到優秀的成果. 雙方性恪上的脆弱, 隨時可以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但亦正因如此, 他們之間所建立的真情更顯難能可貴. 也許愈是美麗, 便愈容易受破壞. 觀眾們為這段情感到欣慰的同時, 亦非常緊張二人往後的發展究竟會怎樣? 開花結果, 不多作長遠描述, 還是悲劇收場? (雖然以電影調子, 總會叫人聯想/猜測到悲劇性的結局) 二人正式相戀的日子亦拍得流麗動人, 雖然簡短, 但真擊, 亦凄美.

女主角的情真, 意無反悔的全情投入, 依然無法改變男主角的不能自拔, 埋藏於內心深處那惡魔原來從未滅絕, 只要點點刺激, 星星之火隨時可以燎原, 破毀一切的力量絕不會比過往為低. 那無奈的宿命感令電影陷進無底深潭一樣, 那末悲哀, 那末不可逆轉....

拍攝技術上電影確實沒有甚麼花巧, 更沒有長片經常不經意的節外生枝; 有時候影片也許會教某些觀眾感到有點單調, 但這其實反而是其優異所在. 將所有的集中在二人和他們的關係發展之上, 擺在觀眾眼前的, 才會如此深刻難忘.

選角方面, 無可挑剔. 女主角非常貼切, 雖然稱不上甜美可愛但卻擁有帶點反叛的氣質, 一絲淺笑帶著非常迷人的俏麗, 憂傷時幽幽目光更是惹人垂憐, 好不愁雲慘霧. 男主角外型帶點神經質, 一雙眼裡似盛載滿怎樣也抹不掉的邪氣, 何以如此人理解, 就算是他自己, 亦無從知曉為甚麼會跟惡魔扯上關係, 為甚麼會被邪惡上了身. 驟眼看下去, 主角有時候其實沒甚麼特別表情, 但就像影片開端一樣, 只要惡魔在活動中, 一切都那樣一發不可收恰. 主角的演出, 勝在大部份時間非常夠內歛, 單從外表觀察, 難以辨別出其所隱藏的病態和哀愁.

影片的結局, 敢信大部份人早有心理準備是悲劇收場, 但那種徹底的毀滅性依然極出人意表, 而且徒添結局的哀愁. 當credits放出時, 畫面同時仍放著女主角抱著(已逝)男主角, 由凌晨默哀到黎明, 那份悲痛, 只會叫在場人們心裡都戚戚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