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3, 2007

Day 15- 花樣迷情; 淹沒; 武士的一分; 當代中國電影研討會(1); 布加勒斯特以東午後8分

花樣迷情(God Willing) 4.5

非常一般.

又一個起家自音 樂電視片的導演拍了兩小時mtv. 何苦呢? 當了解當事人找回自己當愛情故事的男主角, 又找來(大概是他自己心儀象)Nina Persson當其女主角, 你便應理解到電影有多麼的self-indulgent. 黑白影像平平無奇, 本來還以為會流麗動人....

不過尚未致悶旦的.





淹沒(Before the Flood) 沒看完

看了約20分鐘, 是日狀態不佳, 知道若再看下去便會進入夢鄉(片長150分鐘), 離場轉戰另一套影片.
(若狀態好一點, 相信是套紀錄片絕對值得一看, 問題出於自己身上)




武士的一分(Love and Honour) 8.2

也 許是山田洋次'武士三部曲'裡最為婆媽的一部, 但縱觀電影某程度上確實要那樣子才夠細膩, 而且回歸日本電影全盛期的那種關注親人(家庭)作母題其實亦令人看得窩心. 電影拍得不錯, 木川拓哉比預期中演得更為刻意(或者可說是過度用力), 但那未必是壞事. 而飾演加世(那位女優是否檀麗?)表現則異常出色, 舉手投足充滿五六十年代日本古裝片裡的那份韻味, 看著她演出, 一切儼如時光倒流.

山田洋次亦當真愈來愈具小津味. 夫妻間日常生活小情趣細膩動人, 其後的患難見真情亦描繪得透徹動人, 真摰中不乏感人肺腑的戲劇性. 其實到了中段, 故事發展得帶點溫溫吞吞, 幸好尚未算太嚴重, 而且怎說也是緩慢得有道理. 中川周旋在失明而帶來的苦楚和屈辱, 也許可以來得更深刻一點; 觀眾亦可能並未認同其在那個年代的'男性主義', 武士們(也可說是木村本身)對女性/妻子的男懽至上, 以及不體貼諒解. 至於加世對丈夫所作出的犧牲, 看似愚昧, 後來亦被發覺實際上只屬慘然的被騙, 但由此展現出那份對丈夫無私偉大的愛, 委實勝過千言萬語.

後段(當木村發現真相, 要跟仇人決鬥)節奏情節爽快得多, 但反而又成為另一回事. 算是交待劇情吧, 也算是讓主角展現為妻子所能做出的補償, 為她挽回應有的一口氣. (但又可這樣看: 其實一定程度上, 那也可能是木村挽回自己聲名的一種宣洩; 當然, 一切實在不宜以單純的角度來觀看.) 那樣子妻子所幹的, 所受到的屈辱就能一筆勾銷嗎? 可以就此尋到公道嗎? 妻子卻不計較這些, 俏俏回到丈夫身邊, 不動聲色的躲在暗角侍奉他, 直至他有所發現. 女人無私的偉大之處, 盡此表露無遺.

3部武士作當中, 始終仍以黃昏清兵衛為最愛之作, 其次就算呢套.





當代中國電影研討會(1)

其 實沒有太特別的可在這裡要說, 不過對某些國內參與者異常熱烈的踴躍的發言, 當真感覺高處未見高. 有時會有政治不正確的奇想: 是否過去沒太多空間或環境給他們表達自己的偉論, 現在(其實不限在本港, 國內亦然)渠道多了, 環境上更開放了, 同胞們便要將吞在肚裡數十年的口氣一下子在數分鐘內盡情釋放出來?? 放鬆點吧, 同胞們!!





布加勒斯特以東午後8分(12:08) 7.6

長期飽遭趕場煎熬的後患開始浮現, 觀看此場前段飯氣攻心, 極力支撐下仔敵不過睡意....
(是以整體上對影片的觀感, 自然的打了折扣)

不曉得是前段不夠精采, 導演花了太多無謂在舖排各個角色和預設環境, (好讓後來的'主菜'顯得入心入肺), 還是自己精神上確己力不副心, 我總是難以投入. 瑣碎的生活片段其實不俗, 但似乎卻欠了焦點, 東拉西扯好一會教人摸不著頭腦; 導演究竟想怎樣, 我不知道.

直至'電視直播'那段落, 一切才見起色! 整個部份(也可算是影片的主體)當真令電影起死回生, 每句對白極盡譏諷之餘亦啜核地訴出人性的趨炎附勢, 事情發生後的馬後炮往往比當時的真正勇氣得輕易. 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 你沒付出過, 別要偽裝成義士. 不然的話, 輕則換來身敗名裂, 重則甚至會車毀人亡. 而人民的眼睛, 有時亦很雪亮. 他們最低限度仍有只說真話的喉舌.

每個致電到電台控訴的聽眾來電的確抵死非常, 光是聽著他們透過聽筒如何挖苦被訪的兩位騙徒(其實基本上只是那位學者), 再看對著鏡頭非常尷尬的三位主角, 經已值回票價. 學者如何老羞成怒但仍堅持著自己沒錯沒虛作參與的咀臉, 既猙獰地惹笑, 同時亦極盡諷剌活在當下無數政壇中人睜大眼說盡謊言的現實. 扮作真實時間(real time)的拍攝手法和故事低技術的鏡頭運作令一切變得更過癮入骨, 當中那些廣告/暫停時段, 主持人和眾人爭執更是另一妙絕的譏諷.

那位阿伯, 演出簡直精彩絕倫! 一副'關卿何事'的模樣, 人家致電來對學者如報仇時的隔岸觀火, 看你怎樣死的姿態, 實在叫人忍俊不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