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佬離奇事件簿 Kamada 6.7
雷蒙烈德此部97年之作,首先因其放映版本質素跟家庭式錄映帶無異而影響觀感.其次中文譯名又再一次帶有誤導成份,事實上故事跟樂隊/音樂關係實在不大,極其量只屬當中小插曲甚至背景.老實說此片原本應該是類似TV Feature的東西吧,因從影片風格和劇情模式都跟一般TV movie無異.水準不是沒有, 通俗劇式的製作/創作也不是問題, 但坦白說並不出色, 亦不見有甚麼太值得欣賞.
憤怒的幽靈 Rabia 7.1
我有幾個朋友挺喜歡此作,但個人來說只覺得合格有餘精彩不足,而且只具風格但偏欠神韻的影片於我心裡只會打折扣.也大可說電影捉鹿不脫角,如此有趣的premise其實可發展得更具深度,視覺上可以奪目,現只成為流於窮途末路漢子躲藏於大宅內的賣弄,其懸疑性不是沒有卻不足,主角(及女主角)的內心探討更流於表面,坦言一句某些荷李活B片還更有深刻的描寫.....
不過片中不少部分始終還算拍得挺具氣氛,同時也不能否認男主角在有限的空間下仍具發揮.另描寫屋主一家(其實主要為老夫婦二人,他們的兒子則非常例牌的是典型但沒味道可言的歹角)亦有其細緻之處.
狗牙 Dogtooth 8.1
其實不錯,電影透過被矇閉分子眼裡來看極權如何操控一切,指鹿為馬,以及顛倒是非,這些描述確有一班.難得亦在影片沒有順理成章的作出任何看似大義稟然的批判或指控;就是最遲鈍都可以將所有看得白明不過,那還需要多作道德上的嚴詞嗎?這種冷靜的觀察不動聲色,卻比任何多餘的言語來得恰當.
片裡變態家庭的空間既扭曲亦荒謬,父權澎漲得教人咋舌,三兄妹對外界/世情的無知亦病態亦智障,日常的瑣碎事,男孩的性事,對圍欄外的恐懼,價值觀的詭異,教觀眾愈看愈不是味兒...
有人將之拿作跟米高漢尼基相比,老實說不太公平,兩者之間共通處不是沒有(這個可說挺明顯的),但就是這單一部影片來說,此片野心並沒有一般漢尼基(特別是'White Ribbon')那末宏大,'狗'是微觀這個處境這狀況的一種偽紀錄,刻意不作批判(雖然也不可說它沒有選擇站在道德層面的那一方),基本目的只為試圖讓觀者目睹這個想像(但可以是真實的)的空間內,透過菲林經歷這些黑白顛倒.那跟漢尼基要展現的,距離已有分別,某程度上亦可說此片目的更為純綷.
Monday, May 10, 2010
10電影節 7
男孩與海 Into The Sea 8.2
半紀實,拍得簡潔樸實但流麗動人. 男孩跟父親還有爺爺之間, 情深亦真摯, 人與周遭自然萬物(自是以海洋生態為主)的親密關係亦被攝進鏡頭,每格菲林都美輪美奐. 在整套電影裡, 母親缺席看似無關重要, 其實想深一層, 那反而是盡在不言中的切膚之痛; 男孩在這短短'假期'以後便要回到歐洲跟母親一起, 那是無奈的, 可由父親和爺爺那處看得清楚. 一下子傳統男性主導的位置在此被倒轉了, 但掌權的依然是西方文明. 溫柔的大自然, 面對實事求是的現代文明, 始終無力招架. 電影沒有涉及這些, 但內裡卻教我聯想到故事背後的一絲哀慟....
男孩跟小動物之間的邂逅和感情, 附予影片和那片天地更樂觀的希望; 唯好景不常, 男孩始終要走, 大家還是各走各路.....
謎情追兇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8.6
影片奪得是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否實至名歸可屬見仁見智,說到底像'白色恐懼'那樣的佳作絶對跟此片旗鼓相當.坦白說影片格局和模式主流荷李活得有點令人覺得並非在看阿根庭片,但只要拍得精彩那實在不能算是缺點吧!敘事手法雖然涉及穿插倒敘,但其實條理分明,並非要玩前因後果要玩弄至天花亂墜的那種.
故事初看似是陳舊老套的破案情節,但原來重點並非在案件本身,而是因而重燃的一段舊情,關乎那段情的人性抑壓,以及前呼後應關於罪與罰的探討.阿根庭那年代的獨裁政治抬頭背景下,一切更顯得是在強權下的無奈無助和淡淡哀愁....
中段那一場已成佳話的球場緝兇, 由神來之筆般的抽絲剝繭, 到那'長鏡頭'實在教人嘆為觀止, 當然不能否認其娛樂性之高亦屬電影節裡較少見的. 男主角與女主角之間的眉來眼去, 還有片裡幾個重要角色, 透過他們眼神展現要交代的情節和情感, 那是電影做得非常成功的重要環節.
電影的結局亦算出人意表, 我想大概真的沒多少人可預測得到事件原來會如此結局.... 而且那還是大概會教人看罷苦苦思索何謂公義的懲罰, 就是這樣才最精彩.
男女主角外貌上較老成一點,初看或會覺得可以找年青一點的來演70年代那段故事,但二人演技精湛,可憑此戰勝在外觀上稍欠說服力的問題;事實上兩位主角間的火花擦得火亮,隱藏著的那般激情,都活現在二人眼眶裡.
白夜黑咖啡 Cafe Noir 8.7
出乎意料之外的難得佳作.事後張偉雄跟我說,原來此乃導演向多個電影大師致敬之作,說來倒是這樣.亦正如小冊子簡介所述,那的確是'白夜'跟'少年維特的煩惱'構合而成的大器.難得導演集多位大師特色之餘亦能發揮出個人風格,以首部作品來說真的一鳴驚人.
電影挺長,算是套小史詩吧,韓片的苦澀在此得以一種嶄新註譯,既有嘲弄之意但同時亦將之昇華至更具深意的境界.主角由始至終的遭遇,是命運弄人也是性格導成,他的苦況,有時教人失笑,有時亦叫人然.黑白跟彩色的段落層次分明,亦道出主角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和現實狀況,不算很高明,卻效果顯赫.
某程度上影片更像是歐洲作品多於韓片,不過大部分景點所在的青川偏又是那末後現代韓國,是以影片予人印象其實帶有一絲夢境般的超現實.女主角亦然,自她出現到終結,那份神經質的性情和疑幻疑真的背景耐人尋味,比超維斯康提版本'白夜'中那女孩還要神怪.
故事的結局是注定悲情的,但看了百多分鐘,緩慢的節奏,眾多的長鏡頭(有些差不多可跟貝拉搭爾比較),交待男主角的後來卻出奇不意地爽快,那真教人始料不及;這神來之筆亦盡現導演確有點鬼才,並非只懂刻版的一成不變.唯一較可惜就是影片並非菲林拍攝,雖然是Red但始終某些部分,HD確實仍未達致菲林所能做到的....
寄望導望鄭聖一先生會再拍下去,這別要只是one off.
半紀實,拍得簡潔樸實但流麗動人. 男孩跟父親還有爺爺之間, 情深亦真摯, 人與周遭自然萬物(自是以海洋生態為主)的親密關係亦被攝進鏡頭,每格菲林都美輪美奐. 在整套電影裡, 母親缺席看似無關重要, 其實想深一層, 那反而是盡在不言中的切膚之痛; 男孩在這短短'假期'以後便要回到歐洲跟母親一起, 那是無奈的, 可由父親和爺爺那處看得清楚. 一下子傳統男性主導的位置在此被倒轉了, 但掌權的依然是西方文明. 溫柔的大自然, 面對實事求是的現代文明, 始終無力招架. 電影沒有涉及這些, 但內裡卻教我聯想到故事背後的一絲哀慟....
男孩跟小動物之間的邂逅和感情, 附予影片和那片天地更樂觀的希望; 唯好景不常, 男孩始終要走, 大家還是各走各路.....
謎情追兇 The Secret in Their Eyes 8.6
影片奪得是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否實至名歸可屬見仁見智,說到底像'白色恐懼'那樣的佳作絶對跟此片旗鼓相當.坦白說影片格局和模式主流荷李活得有點令人覺得並非在看阿根庭片,但只要拍得精彩那實在不能算是缺點吧!敘事手法雖然涉及穿插倒敘,但其實條理分明,並非要玩前因後果要玩弄至天花亂墜的那種.
故事初看似是陳舊老套的破案情節,但原來重點並非在案件本身,而是因而重燃的一段舊情,關乎那段情的人性抑壓,以及前呼後應關於罪與罰的探討.阿根庭那年代的獨裁政治抬頭背景下,一切更顯得是在強權下的無奈無助和淡淡哀愁....
中段那一場已成佳話的球場緝兇, 由神來之筆般的抽絲剝繭, 到那'長鏡頭'實在教人嘆為觀止, 當然不能否認其娛樂性之高亦屬電影節裡較少見的. 男主角與女主角之間的眉來眼去, 還有片裡幾個重要角色, 透過他們眼神展現要交代的情節和情感, 那是電影做得非常成功的重要環節.
電影的結局亦算出人意表, 我想大概真的沒多少人可預測得到事件原來會如此結局.... 而且那還是大概會教人看罷苦苦思索何謂公義的懲罰, 就是這樣才最精彩.
男女主角外貌上較老成一點,初看或會覺得可以找年青一點的來演70年代那段故事,但二人演技精湛,可憑此戰勝在外觀上稍欠說服力的問題;事實上兩位主角間的火花擦得火亮,隱藏著的那般激情,都活現在二人眼眶裡.
白夜黑咖啡 Cafe Noir 8.7
出乎意料之外的難得佳作.事後張偉雄跟我說,原來此乃導演向多個電影大師致敬之作,說來倒是這樣.亦正如小冊子簡介所述,那的確是'白夜'跟'少年維特的煩惱'構合而成的大器.難得導演集多位大師特色之餘亦能發揮出個人風格,以首部作品來說真的一鳴驚人.
電影挺長,算是套小史詩吧,韓片的苦澀在此得以一種嶄新註譯,既有嘲弄之意但同時亦將之昇華至更具深意的境界.主角由始至終的遭遇,是命運弄人也是性格導成,他的苦況,有時教人失笑,有時亦叫人然.黑白跟彩色的段落層次分明,亦道出主角在不同情況下的心理和現實狀況,不算很高明,卻效果顯赫.
某程度上影片更像是歐洲作品多於韓片,不過大部分景點所在的青川偏又是那末後現代韓國,是以影片予人印象其實帶有一絲夢境般的超現實.女主角亦然,自她出現到終結,那份神經質的性情和疑幻疑真的背景耐人尋味,比超維斯康提版本'白夜'中那女孩還要神怪.
故事的結局是注定悲情的,但看了百多分鐘,緩慢的節奏,眾多的長鏡頭(有些差不多可跟貝拉搭爾比較),交待男主角的後來卻出奇不意地爽快,那真教人始料不及;這神來之筆亦盡現導演確有點鬼才,並非只懂刻版的一成不變.唯一較可惜就是影片並非菲林拍攝,雖然是Red但始終某些部分,HD確實仍未達致菲林所能做到的....
寄望導望鄭聖一先生會再拍下去,這別要只是one off.
Wednesday, May 5, 2010
10 電影節 6
馬尼拉的天空 Manila Skies (不能評分)
看了約半套片, Digital Projection壞了, 修了20分鐘仍不果, 便不再等離場了.
若以前半部來說尚可以, 一切算是有板有眼, 故事紥實製作亦不俗, 唯真沒有任何太突出的可寫..... 你可感受到故事正慢慢地建立其張力和衝突, 卻壞了放映機.....
戀戀耶穌 Hadewijch 8.2
老實說個人認為Dumont前作'天人之戰'(Flanders)尚算不俗, 不懂何以有些曾經迷他的影迷們對現今的他嗤之以鼻. 新作開始時平淡甚至有點冗長, 似乎沒甚看頭, 那知一切都是有心裝載的逐步鋪排, Dumont挺有耐性的慢慢建立好一切看似無關和瑣碎的前因後果, 儲心積慮出結尾時才教人恍然大悟的'神來之筆'.一切早有微妙的安排. 沒到完場, 大概不會為之觸動.
全片在探討宗教和信仰方面看似蜻蜓點水, 但其實不動聲色的已說了很多. 重點也並不在伊斯蕳教和基督教的主張和教義之分別或大同, 而是更宏觀一點, 宗教/信仰在廣義上和信者息息相關的關係. 當然, 在情節或敘事上影片確實依賴在女主角的執迷, 以及後來她跟伊斯蘭教徒接觸後所發生的遭遇, 但那些都不過是過程, 而非其母題或要說明的意義.
到了最後一幕, 觀者才會理解導演用心所在, 那個輕擁, 真的很美, 很動人.
其後 After All These Years 3.5
沒事吧, 中學畢業作品嗎?
看了約半套片, Digital Projection壞了, 修了20分鐘仍不果, 便不再等離場了.
若以前半部來說尚可以, 一切算是有板有眼, 故事紥實製作亦不俗, 唯真沒有任何太突出的可寫..... 你可感受到故事正慢慢地建立其張力和衝突, 卻壞了放映機.....
戀戀耶穌 Hadewijch 8.2
老實說個人認為Dumont前作'天人之戰'(Flanders)尚算不俗, 不懂何以有些曾經迷他的影迷們對現今的他嗤之以鼻. 新作開始時平淡甚至有點冗長, 似乎沒甚看頭, 那知一切都是有心裝載的逐步鋪排, Dumont挺有耐性的慢慢建立好一切看似無關和瑣碎的前因後果, 儲心積慮出結尾時才教人恍然大悟的'神來之筆'.一切早有微妙的安排. 沒到完場, 大概不會為之觸動.
全片在探討宗教和信仰方面看似蜻蜓點水, 但其實不動聲色的已說了很多. 重點也並不在伊斯蕳教和基督教的主張和教義之分別或大同, 而是更宏觀一點, 宗教/信仰在廣義上和信者息息相關的關係. 當然, 在情節或敘事上影片確實依賴在女主角的執迷, 以及後來她跟伊斯蘭教徒接觸後所發生的遭遇, 但那些都不過是過程, 而非其母題或要說明的意義.
到了最後一幕, 觀者才會理解導演用心所在, 那個輕擁, 真的很美, 很動人.
其後 After All These Years 3.5
沒事吧, 中學畢業作品嗎?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10電影節 5
聖東尼的誘惑 The Temptation of St. Tony 8.6
是屆電影節第一套教我感覺驚喜.某程度上亦算是高水平之作.黑白影像令全片彌漫著難以言喻的迷離氣氛,由開始的只不過是沉鬱,一步一步走向如若無間般的煉獄,既超現實,亦疑幻疑真.某些部分可教人聯想到像布紐爾,塔可夫斯基,安東尼奧尼,褒曼...雖則尚未自成一格,但由始至終貫徹統一,每個段落都比之前的更抽離更出色,可見導演在多方面的掌握已達非常高水準的境界.
當然,一切離所謂的大師級尚有距離,但如此具風格,勇於展現才華所在,肯透過菲林話真話,不把觀眾當呆瓜,這些在今時今日實在難能可貴. 電影在其意象方面尤其出色,極度資產的社會,作為其中一份子/夾心階層所目睹的所有荒誕,以及現實(由資產階級的殘酷),扭曲的人性和價值觀,一切透過約6個章節內的影象盡現幕前.這些章節亦明顯甚有步驟的一個比一個黑暗,到了後期已達致接近變態的情境,主角身處其中,由無知到開始感受,試圖接觸/了解到涉足其中,再到後來的身陷困境以及最後的發瘋/麻木,教觀者一步一驚心. 變態夜店一段令人不寒而慄,若其全部章節都有如此水準,此片早已成新經典.
男角外型令人想起'Brazil'的Jonathan Pryce,事實由他來演這類公職/中層人員角色挺具說服力,而從他一雙無力眼神滲透出的身不由己亦很到位.樣貌雖不討好,卻非常貼切.
尋找智美更登 The Search 3
從未嘗過看了兩個小時的戲,除幾個主角以外,沒一個人物可以看清楚一點其樣貌....不是黑麻麻的所謂自然光就是只有遠鏡,就是幾個主角都其實只有在車廂內幾場戲才得以一賭其面容....這當然是技術上的大錯,就算以'獨立製作'為理由也說不過去.
另外就是,拍西藏竟可以將之風貌'淡化'成平平無奇,此乃另一創舉.老人家口述的愛情故事平平無奇,根本未能觸動人心,更毫不引人入勝,幾人的尋演員(傳統)之旅亦只有擺出來的所謂'寫實',還非常枯燥.女主角跟她愛郎之間亦挺無聊,根本沒甚甚味或值得深究的價值可言.由始至終看不到她的臉這個竟要成為賣點,由此可知這影片只屬空殼,外在包裝還要毫無美感....
天降B女 La Pivellina 7.8
平實而親切,片裡各主要人物雖沒實質的親屬關係,彼此之間卻溫馨有情,令人看得窩心.小妹妹非常可愛,鏡頭能捕到其真情流露,這種小演員的真實,很多時候令影片錦上添花,亦增其實感.這個實在比起得多老在扮可愛但其實弄假裝模作樣的所謂小演員演技好得多. 電影故事性不算強, 起承轉合不明顯甚至可說是不存在,勝在撲實又親切,老夫婦和小妹妹之間有情,男孩跟小妹妹亦有火花,這樣已非常足夠.
電影節小冊子,這跟費里尼的'大路'有啥關係????
盲神父與假釋女 Letters to Father Jacob 8.5
全片只有3個角色, 劇情簡約得宜, 卻叫人看得非常感動. 故事開端似是平平無奇, 亦令人錯覺可能會是暴風雨的前夕, 卻原來編導出手更高, 電影以四量撥千斤之手法教人無法不感動, 不煽情但充滿真摯感人的細膩真善美. 神父的固執令人傷神, 那份堅持也教人敬佩; 他因不合時宜被投閒置散, 但仍堅守著自己對宗教和揚善/行善的自體力行, 那看來愚昧和過時, 但影片卻終於展現出愚公移山還是會感動世人. 假釋女看來對一切莫不關心, 亦危險人物的假象, 但原來只為掩飾內在的創傷, 逃避要面對的債, 其心坎粗中有細, 跟只看表面不懂深究內情的郵差(代表著外界的世俗吧)形成對比.
電影節奏似緩慢,但其實步伐精打細算,情節上的安排既準繩亦具空間感,由開始的平淡到漸漸建立起互動關係,事情的前因後果,誤解和真實,以致最後的final punch,殺觀眾們一個措手不及,要人流淚倒是刻意的.還好導演懂得見好即收,不要拖帶水,那份簡潔也很值得讚賞.
是屆電影節第一套教我感覺驚喜.某程度上亦算是高水平之作.黑白影像令全片彌漫著難以言喻的迷離氣氛,由開始的只不過是沉鬱,一步一步走向如若無間般的煉獄,既超現實,亦疑幻疑真.某些部分可教人聯想到像布紐爾,塔可夫斯基,安東尼奧尼,褒曼...雖則尚未自成一格,但由始至終貫徹統一,每個段落都比之前的更抽離更出色,可見導演在多方面的掌握已達非常高水準的境界.
當然,一切離所謂的大師級尚有距離,但如此具風格,勇於展現才華所在,肯透過菲林話真話,不把觀眾當呆瓜,這些在今時今日實在難能可貴. 電影在其意象方面尤其出色,極度資產的社會,作為其中一份子/夾心階層所目睹的所有荒誕,以及現實(由資產階級的殘酷),扭曲的人性和價值觀,一切透過約6個章節內的影象盡現幕前.這些章節亦明顯甚有步驟的一個比一個黑暗,到了後期已達致接近變態的情境,主角身處其中,由無知到開始感受,試圖接觸/了解到涉足其中,再到後來的身陷困境以及最後的發瘋/麻木,教觀者一步一驚心. 變態夜店一段令人不寒而慄,若其全部章節都有如此水準,此片早已成新經典.
男角外型令人想起'Brazil'的Jonathan Pryce,事實由他來演這類公職/中層人員角色挺具說服力,而從他一雙無力眼神滲透出的身不由己亦很到位.樣貌雖不討好,卻非常貼切.
尋找智美更登 The Search 3
從未嘗過看了兩個小時的戲,除幾個主角以外,沒一個人物可以看清楚一點其樣貌....不是黑麻麻的所謂自然光就是只有遠鏡,就是幾個主角都其實只有在車廂內幾場戲才得以一賭其面容....這當然是技術上的大錯,就算以'獨立製作'為理由也說不過去.
另外就是,拍西藏竟可以將之風貌'淡化'成平平無奇,此乃另一創舉.老人家口述的愛情故事平平無奇,根本未能觸動人心,更毫不引人入勝,幾人的尋演員(傳統)之旅亦只有擺出來的所謂'寫實',還非常枯燥.女主角跟她愛郎之間亦挺無聊,根本沒甚甚味或值得深究的價值可言.由始至終看不到她的臉這個竟要成為賣點,由此可知這影片只屬空殼,外在包裝還要毫無美感....
天降B女 La Pivellina 7.8
平實而親切,片裡各主要人物雖沒實質的親屬關係,彼此之間卻溫馨有情,令人看得窩心.小妹妹非常可愛,鏡頭能捕到其真情流露,這種小演員的真實,很多時候令影片錦上添花,亦增其實感.這個實在比起得多老在扮可愛但其實弄假裝模作樣的所謂小演員演技好得多. 電影故事性不算強, 起承轉合不明顯甚至可說是不存在,勝在撲實又親切,老夫婦和小妹妹之間有情,男孩跟小妹妹亦有火花,這樣已非常足夠.
電影節小冊子,這跟費里尼的'大路'有啥關係????
盲神父與假釋女 Letters to Father Jacob 8.5
全片只有3個角色, 劇情簡約得宜, 卻叫人看得非常感動. 故事開端似是平平無奇, 亦令人錯覺可能會是暴風雨的前夕, 卻原來編導出手更高, 電影以四量撥千斤之手法教人無法不感動, 不煽情但充滿真摯感人的細膩真善美. 神父的固執令人傷神, 那份堅持也教人敬佩; 他因不合時宜被投閒置散, 但仍堅守著自己對宗教和揚善/行善的自體力行, 那看來愚昧和過時, 但影片卻終於展現出愚公移山還是會感動世人. 假釋女看來對一切莫不關心, 亦危險人物的假象, 但原來只為掩飾內在的創傷, 逃避要面對的債, 其心坎粗中有細, 跟只看表面不懂深究內情的郵差(代表著外界的世俗吧)形成對比.
電影節奏似緩慢,但其實步伐精打細算,情節上的安排既準繩亦具空間感,由開始的平淡到漸漸建立起互動關係,事情的前因後果,誤解和真實,以致最後的final punch,殺觀眾們一個措手不及,要人流淚倒是刻意的.還好導演懂得見好即收,不要拖帶水,那份簡潔也很值得讚賞.
Tuesday, April 20, 2010
10 電影節 4
鬥雞眼尋親記 The Other Bank 8.2
雖然部分情節稍嫌帶點刻意, 但總括來說影片依然由始至終帶動觀者情緒, 亦忠實地顯現阿布哈茲這地方飽受戰火殘害所餘下的長期傷痕. 未看電影時對何以要找'鬥雞眼'小孩來演有所保留, 事實倒証明這並非單純的gimmick, 某程度上亦暗喻出這國土/邊疆下, 戰事和種族仇恨底下, 已經沒多少健全的可留下來. 主角跑到老夫婦家裡借宿的一段拍得別具韻味, 他跟老伯之間尤其道出兩者間縱使滿是芥蒂, 共存還是可以的. 結局卻徒添悲情, 小子跟那伙粗漢和槍桿子下歇斯底里的狂舞, 那究竟是出自無知, 還是預料到大難將至?
油大都會/煤炭,錢 Petropolis: Aerial Perspectives on the Alberta Tar Sands/Coal Money 6.5/3.5
第一部尚算可以吧, 最低限度影片確實可使觀眾們從高空俯視加拿大Alberta產油地所遺留下的奇景, 雖則一切其實不過以飛機/直升機拍攝出來的footage... 單純從影像來看這些片段有一定可觀性, 但欠在變化單調, 老實說構圖可以但沒有幾個令人震憾的情景; 若從意象方面來看, 只能說影片的確是傳遞了應傳達的訊息, 可除此以外, 其餘卻沒太多.
也許導演沒到過中國大陸東北地區, 其處境雖不一樣, 但對環境的破是一致的, 而且論所涉及範圍, Alberta的更可算小巫見大巫.... (當然, 在國內要拍這樣的影片又確實難上加難)
第二部更令人失望, 坦言一句, 雖然絶對理解何以導演要拍如此紀綠片所想要展現的一種社會面貌, 亦明白基於種種客觀條件限制下, 獨立製作人所面對的困窘, 但這些都絶對並非拍出來粗劣和沒視點的借口. 有時候此等作品只令人覺得國內某些所謂獨立製作, 大概會因為其'展現國內實況'為理由, 明明不合格, 卻可漁目混珠.
艋舺 Monga 8.3
坦言一句我對鈕承澤舊作'情非得意的生存之道'非常有保留, 但是次他開宗明義拍商業片, 倒把一切拍得別具聲色, 而且某程某將華語小混混/古惑仔電影推上新高鋒, 立下新的標準. 影片風格凌厲, 雖然若將所有元素分拆下來其實沒很多屬原創, (我們大可以從中看得出鈕導集百家之長, 由港產到台灣黑幫以至日本韓國以及像巴西無主之城等都有其影響所在), 但鈕導卻可將之共冶一爐成為豐盛亦激情的青春成長史詩, 既有破格之意但又不失台灣氣味, 實在令人眼前一亮. 當然, 說到底電影江湖味未算太濃郁, 滲透全片的青春浪漫反成為主調, 也許以為真的來看台灣黑幫大鬥法的觀眾會略感文不對題. 可這並非電影本身的問題, 況且能將黑幫片拍得如斯艷麗, 如斯具有放浪的情懷, 其實難能可貴. 當然影片亦非完美, 後半段電影的確有步向模式化之嫌, 但幸而由始至終幾乎沒有冷場, 結局亦沒有刻意作出任何庸俗的安排, 亦沒拖泥帶水, 算是乾淨俐落.
相信經此一片, 大可預料鈕導假以時日必成台灣以至大中華區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導演/勢力, (有人說他早已是, 但在此預料的卻是他將會真的成為很重要很重要的那個級數), 雖然台灣電影是否會因他(和另外幾個新進導演)而重新尚言之過早, 但變革則屬必然會發生之事.
由此片, 亦聯想到兩個問題:
1.何以香港今時今日已沒能耐拍得出如此燦爛的好戲?
2.何以台灣要到現在才會出現計算這樣精準的商業片?
大概值得深究.
浪蕩林深處 In The Woods 6.7
又一套以minimal narrative為主調的半實驗之作, 加上(導演親身引述)在創作上的故意'抽象'(實質上有少許亂的嫌疑),片裡大玩失焦,近鏡,搖晃等等, 其實本來並不算是問題; 可惜拍出來效果並未如理想, 部分影像的確流麗但只限於局部(而且也稱不上是令人眼前一亮), 部分平平無奇, 少許更是教人莫明奇妙.... (據導演現場解說那是由16米厘直接拍成)將一切放到大銀幕上, 坦白說反而打了折扣.
大抵因為影片開場未幾男女主角們已開始大玩赤祼泡泡浴和器官大戰, 隨之而來還有同性異性大奇觀, 還有超近鏡自慰.... 男吃男的..... 每隔好幾分鐘便有人離場可以理解. 最大問題可能在於影片跟這些場面之間的意義和關係, 個人完全不認為那些跟色情有關, 但當你拍攝此等場面而又在敘事上的內容方面欠奉時, 難免會引起不少觀眾反感. 說到底, 此情此景非人人可接受, 電影裡三人關係的轉化, 情緒/情感上其實有觸覺亦有其值得感受之處, 但問題在於並不深刻, 同時全片大部分時間予人摸不著頭腦(或期待會有更具深度的層面出現)甚於那原始的觸動, 這可算是一種失敗.
完場的Q&A, 導演提及原來拍攝時決定放棄本來劇本,一切變成自由發揮,片頭片尾的汽車爆炸根本是拍後不知如何安置才放在首尾..... 除了失笑, 真沒他辦法.
往年背景有少許相近的'湖泊',好很多很多.
雖然部分情節稍嫌帶點刻意, 但總括來說影片依然由始至終帶動觀者情緒, 亦忠實地顯現阿布哈茲這地方飽受戰火殘害所餘下的長期傷痕. 未看電影時對何以要找'鬥雞眼'小孩來演有所保留, 事實倒証明這並非單純的gimmick, 某程度上亦暗喻出這國土/邊疆下, 戰事和種族仇恨底下, 已經沒多少健全的可留下來. 主角跑到老夫婦家裡借宿的一段拍得別具韻味, 他跟老伯之間尤其道出兩者間縱使滿是芥蒂, 共存還是可以的. 結局卻徒添悲情, 小子跟那伙粗漢和槍桿子下歇斯底里的狂舞, 那究竟是出自無知, 還是預料到大難將至?
油大都會/煤炭,錢 Petropolis: Aerial Perspectives on the Alberta Tar Sands/Coal Money 6.5/3.5
第一部尚算可以吧, 最低限度影片確實可使觀眾們從高空俯視加拿大Alberta產油地所遺留下的奇景, 雖則一切其實不過以飛機/直升機拍攝出來的footage... 單純從影像來看這些片段有一定可觀性, 但欠在變化單調, 老實說構圖可以但沒有幾個令人震憾的情景; 若從意象方面來看, 只能說影片的確是傳遞了應傳達的訊息, 可除此以外, 其餘卻沒太多.
也許導演沒到過中國大陸東北地區, 其處境雖不一樣, 但對環境的破是一致的, 而且論所涉及範圍, Alberta的更可算小巫見大巫.... (當然, 在國內要拍這樣的影片又確實難上加難)
第二部更令人失望, 坦言一句, 雖然絶對理解何以導演要拍如此紀綠片所想要展現的一種社會面貌, 亦明白基於種種客觀條件限制下, 獨立製作人所面對的困窘, 但這些都絶對並非拍出來粗劣和沒視點的借口. 有時候此等作品只令人覺得國內某些所謂獨立製作, 大概會因為其'展現國內實況'為理由, 明明不合格, 卻可漁目混珠.
艋舺 Monga 8.3
坦言一句我對鈕承澤舊作'情非得意的生存之道'非常有保留, 但是次他開宗明義拍商業片, 倒把一切拍得別具聲色, 而且某程某將華語小混混/古惑仔電影推上新高鋒, 立下新的標準. 影片風格凌厲, 雖然若將所有元素分拆下來其實沒很多屬原創, (我們大可以從中看得出鈕導集百家之長, 由港產到台灣黑幫以至日本韓國以及像巴西無主之城等都有其影響所在), 但鈕導卻可將之共冶一爐成為豐盛亦激情的青春成長史詩, 既有破格之意但又不失台灣氣味, 實在令人眼前一亮. 當然, 說到底電影江湖味未算太濃郁, 滲透全片的青春浪漫反成為主調, 也許以為真的來看台灣黑幫大鬥法的觀眾會略感文不對題. 可這並非電影本身的問題, 況且能將黑幫片拍得如斯艷麗, 如斯具有放浪的情懷, 其實難能可貴. 當然影片亦非完美, 後半段電影的確有步向模式化之嫌, 但幸而由始至終幾乎沒有冷場, 結局亦沒有刻意作出任何庸俗的安排, 亦沒拖泥帶水, 算是乾淨俐落.
相信經此一片, 大可預料鈕導假以時日必成台灣以至大中華區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導演/勢力, (有人說他早已是, 但在此預料的卻是他將會真的成為很重要很重要的那個級數), 雖然台灣電影是否會因他(和另外幾個新進導演)而重新尚言之過早, 但變革則屬必然會發生之事.
由此片, 亦聯想到兩個問題:
1.何以香港今時今日已沒能耐拍得出如此燦爛的好戲?
2.何以台灣要到現在才會出現計算這樣精準的商業片?
大概值得深究.
浪蕩林深處 In The Woods 6.7
又一套以minimal narrative為主調的半實驗之作, 加上(導演親身引述)在創作上的故意'抽象'(實質上有少許亂的嫌疑),片裡大玩失焦,近鏡,搖晃等等, 其實本來並不算是問題; 可惜拍出來效果並未如理想, 部分影像的確流麗但只限於局部(而且也稱不上是令人眼前一亮), 部分平平無奇, 少許更是教人莫明奇妙.... (據導演現場解說那是由16米厘直接拍成)將一切放到大銀幕上, 坦白說反而打了折扣.
大抵因為影片開場未幾男女主角們已開始大玩赤祼泡泡浴和器官大戰, 隨之而來還有同性異性大奇觀, 還有超近鏡自慰.... 男吃男的..... 每隔好幾分鐘便有人離場可以理解. 最大問題可能在於影片跟這些場面之間的意義和關係, 個人完全不認為那些跟色情有關, 但當你拍攝此等場面而又在敘事上的內容方面欠奉時, 難免會引起不少觀眾反感. 說到底, 此情此景非人人可接受, 電影裡三人關係的轉化, 情緒/情感上其實有觸覺亦有其值得感受之處, 但問題在於並不深刻, 同時全片大部分時間予人摸不著頭腦(或期待會有更具深度的層面出現)甚於那原始的觸動, 這可算是一種失敗.
完場的Q&A, 導演提及原來拍攝時決定放棄本來劇本,一切變成自由發揮,片頭片尾的汽車爆炸根本是拍後不知如何安置才放在首尾..... 除了失笑, 真沒他辦法.
往年背景有少許相近的'湖泊',好很多很多.
Thursday, April 15, 2010
10 電影節 3
暴走仨 A Crowd of Three 6.5
公路影算不上很難拍吧, 最重要能拍出漂泊的味道, 就算故事簡約一點基本上也不會構成問題.... 可簡約並不等於簡陋, 平淡也可拍出風味, 但氣味上前呼後應也做不到的話便不倫不類教人看得不是味兒. 片子平平無奇不是罪, 而前半段其實可以, 但到尾段簡直是亂來, 雖則尚未算爛透但好像為求'峰迴路轉'就全不顧及合理性和統一性, 弄得尷尷尬尬, 亦見編導眼高手低.... 兩位主角演出尚可以但被無聊的劇本所害, 其中松田翔太恐怕無法有接近其父甚至甚兄的成就, 高良健吾則合格有餘但亦不突出. 演過'愛之剝脫'的安藤櫻反而最有瞄頭. 片裡還有一位客串的小妹妹, 樣子挺像宮崎葵, 未知可是她妹妹.
神蹟疑雲 Lourdes 8.2
若不怕節奏稍緩慢的話這子是不俗的, 尤其它對宗教狂熱和人性(可說在教徒和宏觀點來說所有人)方面有挺精闢的描寫,帶點尖酸但不過分,冷眼旁觀但同時亦不怕清晰的說明立場. 片裡一群傷健人士對神蹟和宗教的種種心態有趣味, 好幾個角色有些真的'望天打掛', 有的其實根本不相信, 有些則自然接近迷信的程度. 神蹟出現了, 為甚麼不是我? 這個刻劃更是非常到位. 多方面的深入淺出, 微妙細緻可見導演功力, 且有心但不焦急於盡披露一切, 結果更是點到即止, 絶無拖泥帶水. Sylvie Testud演得出色, 那種最初不雀躍到成為'幸運兒'後的自命不凡再到真相大白後的失落, 盡在不言中.
遠雷 Distant Thunder 5
內地拍鬼片, 往往要將之任何涉及迷信之嫌的情節改頭換面變奏為'心理因素',坦白說任你怎樣自圓其說結果仍是吃力不討好. 先天性缺陷造成從來沒有幾套像樣的'內地鬼片', 更可說因為這緣故, 國內導演就是要拍也大概欠缺實際經驗. 此片難逃宿命, 與其勉強要將一切解釋為'思覺失調', 倒不如乾脆不拍也罷. 加上手法老套, 思想幼稚, 坦白說以往亞視的電視單元劇'夜玻璃'也更引人入勝. 唯一得著, 得罪說句, 就是再次証實霍思燕實在可讓人眼睛吃冰淇淋.....
索菲亞的天空 Eastern Plays 8.5
算是比期望還要好的一套, 電影的首章差點讓人誤會那會是索菲亞版本的'野獸良民',但故事發展下去卻漸漸變奏為另一回帶有唏噓的異地情緣, 雖不圓滿, 但具意義, 亦刻劃出文化差異之下, 兩家仍有排除萬難的情懷; 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邂逅自然屬於妙筆(當然, 根據料這大概是主角親身的個人經歷), 二人之間如何暗生情愫, 描寫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亦見二人在銀幕上的火花楚楚動人. 可惜和遺憾的, 就是結局來得倉促.... 那應該是關係到男主角(在現實中)的英年早逝吧.... 這亦無奈的教人聯想到, 主人翁的離世, 是否又關係著他往土耳其之旅.... 電影從攝影到導技穩健紥實, 一眾演員演出亦相當出色, 實屬難得之作.
公路影算不上很難拍吧, 最重要能拍出漂泊的味道, 就算故事簡約一點基本上也不會構成問題.... 可簡約並不等於簡陋, 平淡也可拍出風味, 但氣味上前呼後應也做不到的話便不倫不類教人看得不是味兒. 片子平平無奇不是罪, 而前半段其實可以, 但到尾段簡直是亂來, 雖則尚未算爛透但好像為求'峰迴路轉'就全不顧及合理性和統一性, 弄得尷尷尬尬, 亦見編導眼高手低.... 兩位主角演出尚可以但被無聊的劇本所害, 其中松田翔太恐怕無法有接近其父甚至甚兄的成就, 高良健吾則合格有餘但亦不突出. 演過'愛之剝脫'的安藤櫻反而最有瞄頭. 片裡還有一位客串的小妹妹, 樣子挺像宮崎葵, 未知可是她妹妹.
神蹟疑雲 Lourdes 8.2
若不怕節奏稍緩慢的話這子是不俗的, 尤其它對宗教狂熱和人性(可說在教徒和宏觀點來說所有人)方面有挺精闢的描寫,帶點尖酸但不過分,冷眼旁觀但同時亦不怕清晰的說明立場. 片裡一群傷健人士對神蹟和宗教的種種心態有趣味, 好幾個角色有些真的'望天打掛', 有的其實根本不相信, 有些則自然接近迷信的程度. 神蹟出現了, 為甚麼不是我? 這個刻劃更是非常到位. 多方面的深入淺出, 微妙細緻可見導演功力, 且有心但不焦急於盡披露一切, 結果更是點到即止, 絶無拖泥帶水. Sylvie Testud演得出色, 那種最初不雀躍到成為'幸運兒'後的自命不凡再到真相大白後的失落, 盡在不言中.
遠雷 Distant Thunder 5
內地拍鬼片, 往往要將之任何涉及迷信之嫌的情節改頭換面變奏為'心理因素',坦白說任你怎樣自圓其說結果仍是吃力不討好. 先天性缺陷造成從來沒有幾套像樣的'內地鬼片', 更可說因為這緣故, 國內導演就是要拍也大概欠缺實際經驗. 此片難逃宿命, 與其勉強要將一切解釋為'思覺失調', 倒不如乾脆不拍也罷. 加上手法老套, 思想幼稚, 坦白說以往亞視的電視單元劇'夜玻璃'也更引人入勝. 唯一得著, 得罪說句, 就是再次証實霍思燕實在可讓人眼睛吃冰淇淋.....
索菲亞的天空 Eastern Plays 8.5
算是比期望還要好的一套, 電影的首章差點讓人誤會那會是索菲亞版本的'野獸良民',但故事發展下去卻漸漸變奏為另一回帶有唏噓的異地情緣, 雖不圓滿, 但具意義, 亦刻劃出文化差異之下, 兩家仍有排除萬難的情懷; 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的邂逅自然屬於妙筆(當然, 根據料這大概是主角親身的個人經歷), 二人之間如何暗生情愫, 描寫不慍不火恰到好處, 亦見二人在銀幕上的火花楚楚動人. 可惜和遺憾的, 就是結局來得倉促.... 那應該是關係到男主角(在現實中)的英年早逝吧.... 這亦無奈的教人聯想到, 主人翁的離世, 是否又關係著他往土耳其之旅.... 電影從攝影到導技穩健紥實, 一眾演員演出亦相當出色, 實屬難得之作.
Monday, April 12, 2010
10 電影節 2
救失常 Help Gone Mad 7.5
確實可將之當作為現代版唐吉訶德, 其故事荒誕得來不失對寫實作出譏諷, 亦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俄羅斯低下層的社區實況. 片裡的黑色幽默不俗, 也許外國人觀看開始時要花少許時間略為調節, 但總括來說不難理解, 亦可心同感受. 唯有時候的確在荒誕與寫實兩難之間兩頭不到岸, 是以亦有尷尬場面. 替偉人塑像裝上小雞巴挺搞笑.
野草 Wild Grass 7.6
片裡某幾場戲的推軌/剪接/場面調度依甚具大師風範,這個母用置疑;可惜阿倫雷奈當真愈老愈糊塗,花兩小時拍出來的戲竟如遊花園般,愈看愈無味道,部分極無厘頭,部分老氣橫揪,而且還挺嚕嗦....大師老矣,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唯爛船始終還有三斤釘,就像男主角正式初遇女主角的一幕拍得依然動人,不過,到結局,處理手法真叫人呆若木雞......
感情線上腦交戰 Life During Wartime 8.4
Todd Solondz上一套作品我錯過了,這套卻依然甚得我心,某些部分甚至可說比'你快樂嗎'還要滿意.當然,現在已知他不簡單,進場看片已經沒有以往的驚喜,可有幾個段落仍叫人拍案叫絶. 影片算是'你快樂嗎'續集, 演出的卡士卻刻意地全部換上新人, 不曉得算是惡搞還是嚴肅的實驗; 效果挺有趣, 相信對有看過前作的觀眾來說尤其詭異, 就如孌童的角色, 換了演員真的判若兩人-之前的柔弱中帶有邪氣變成現在強悍裡隱藏罪疚, 但像神經質妹妹那樣又仿佛從沒改變.... 影片沒'你快樂嗎'那末灰暗, 是次在扭曲的價值觀和極盡譏諷(美國)社會標準的前題下仍散播了希望的種子, 在忘記和原諒的探討當中, 既有無言控訴, 但同時亦出現妥協的和解. 就像小兒子那樣, 他象徵著電影/導演對世事的寄望, 縱使以後發展如何是未知而不一定樂觀, 路還是要向前走.
火龍 7.0
簡單點說跟'証人'不能相提並論. 林超賢沒錯是近年較像樣的本地動作導演, 但跟香港很多其餘動作導演一樣, 其影片在人物和劇情一環往往薄弱; '証人'算是個令人滿意的例外(雖然略有'參考'外國同類影片之嫌), 但卻無以為繼, 從單薄得如紙的人物描寫到不求高深但求交貨的劇本, 可見導演始終還是相信'搞好動作場面就是有交代'的一派. 兩主角性格模糊, 其背景和處境描寫草草了事, 更不用說在電影裡的發展全無深度可言. 就算純綷以動作場面來看, 雖然在有限成本下似有交代, 但多場戲似曾相識, 實在不理解編導是有心藉此向過去的港產警匪片致敬, 還是暗裡偷師. 坦白說這些動作場面也只屬拍得有聲勢但欠漲力, 由始至終影片確實少冷場, 但亦沒有真正教人感到緊湊的能耐. 不過, 公道點說, 貨是交足的, 相信對主流(港式)警匪片迷來說, 這片子還是可以, 而且也不算悶; 可是總覺得這套電影確實是交貨....
確實可將之當作為現代版唐吉訶德, 其故事荒誕得來不失對寫實作出譏諷, 亦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俄羅斯低下層的社區實況. 片裡的黑色幽默不俗, 也許外國人觀看開始時要花少許時間略為調節, 但總括來說不難理解, 亦可心同感受. 唯有時候的確在荒誕與寫實兩難之間兩頭不到岸, 是以亦有尷尬場面. 替偉人塑像裝上小雞巴挺搞笑.
野草 Wild Grass 7.6
片裡某幾場戲的推軌/剪接/場面調度依甚具大師風範,這個母用置疑;可惜阿倫雷奈當真愈老愈糊塗,花兩小時拍出來的戲竟如遊花園般,愈看愈無味道,部分極無厘頭,部分老氣橫揪,而且還挺嚕嗦....大師老矣,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唯爛船始終還有三斤釘,就像男主角正式初遇女主角的一幕拍得依然動人,不過,到結局,處理手法真叫人呆若木雞......
感情線上腦交戰 Life During Wartime 8.4
Todd Solondz上一套作品我錯過了,這套卻依然甚得我心,某些部分甚至可說比'你快樂嗎'還要滿意.當然,現在已知他不簡單,進場看片已經沒有以往的驚喜,可有幾個段落仍叫人拍案叫絶. 影片算是'你快樂嗎'續集, 演出的卡士卻刻意地全部換上新人, 不曉得算是惡搞還是嚴肅的實驗; 效果挺有趣, 相信對有看過前作的觀眾來說尤其詭異, 就如孌童的角色, 換了演員真的判若兩人-之前的柔弱中帶有邪氣變成現在強悍裡隱藏罪疚, 但像神經質妹妹那樣又仿佛從沒改變.... 影片沒'你快樂嗎'那末灰暗, 是次在扭曲的價值觀和極盡譏諷(美國)社會標準的前題下仍散播了希望的種子, 在忘記和原諒的探討當中, 既有無言控訴, 但同時亦出現妥協的和解. 就像小兒子那樣, 他象徵著電影/導演對世事的寄望, 縱使以後發展如何是未知而不一定樂觀, 路還是要向前走.
火龍 7.0
簡單點說跟'証人'不能相提並論. 林超賢沒錯是近年較像樣的本地動作導演, 但跟香港很多其餘動作導演一樣, 其影片在人物和劇情一環往往薄弱; '証人'算是個令人滿意的例外(雖然略有'參考'外國同類影片之嫌), 但卻無以為繼, 從單薄得如紙的人物描寫到不求高深但求交貨的劇本, 可見導演始終還是相信'搞好動作場面就是有交代'的一派. 兩主角性格模糊, 其背景和處境描寫草草了事, 更不用說在電影裡的發展全無深度可言. 就算純綷以動作場面來看, 雖然在有限成本下似有交代, 但多場戲似曾相識, 實在不理解編導是有心藉此向過去的港產警匪片致敬, 還是暗裡偷師. 坦白說這些動作場面也只屬拍得有聲勢但欠漲力, 由始至終影片確實少冷場, 但亦沒有真正教人感到緊湊的能耐. 不過, 公道點說, 貨是交足的, 相信對主流(港式)警匪片迷來說, 這片子還是可以, 而且也不算悶; 可是總覺得這套電影確實是交貨....
10 電影節 1
以巴火藥庫 Ajami 8.0
還不錯吧, 又是那類以強烈實感/質感加上穿插亂敘的片子, 其實也挺好看. 本來以為電影會涉及較多關於以巴(軍事)衝突和恐怖主意方面的議題, 原來卻是捉錯用神; 乍看影片還有少許小混混片的感覺. 坦白說近年這類型的佳作不少, 相比之下, 已失去本來應有的震撼....
等愛我的人 A Brand New Life 8.2
比預期中好看, 但同時亦因某種緣故而未能完全令我傾心. 故事簡潔而平埔直敘, 不做作固然是一大優點, 沒怎樣墮進煽情的圈圈亦可見導演的克制. 小妹妹女主角外貌甚具為倔強但亦討好, 而另外一位小妹妹亦甚切合其要扮演的角色, 兩者之間的戲不錯, 也許有點過於明顯但也不算是問題. 挺動人的幼年回憶, 拍出來亦很有感覺. 不過往年電影節看過另一套題材相近的影片, 比此片還要出色, (也是韓片), 那是不戰之罪....
奪獄困獸 Cell 211 7.3
製作上不俗, 算是沒有冷場, 由始至終稱得上緊湊的片子. 可能太四平八穩了, 也沒有甚麼意外驚喜可言, 對我來說亦談不上精彩.
殺慾魔警 The Killer Inside Me 6.1
這趟Michael Winterbottom絶對失手, 也令眾多影迷非常失望, 很難相信由他一手包辦拍出來的奇著改篇竟會只具虛浮內涵欠奉, 而且教人愈看愈不是味兒. 大概連環殺手片確實並非他強項.... 尤其結局的處理, 其糟糕的程度真不少平庸港產片還不如. 主角心理描寫的不到位是令人驚訝的, 很難想像導演連這最重要的一環節也搞得乏味兼欠深度. 唯一是可以同在一片觀摩Jessica Alba和Kate Hudson被打屁股, 但這算是補償嗎?
還不錯吧, 又是那類以強烈實感/質感加上穿插亂敘的片子, 其實也挺好看. 本來以為電影會涉及較多關於以巴(軍事)衝突和恐怖主意方面的議題, 原來卻是捉錯用神; 乍看影片還有少許小混混片的感覺. 坦白說近年這類型的佳作不少, 相比之下, 已失去本來應有的震撼....
等愛我的人 A Brand New Life 8.2
比預期中好看, 但同時亦因某種緣故而未能完全令我傾心. 故事簡潔而平埔直敘, 不做作固然是一大優點, 沒怎樣墮進煽情的圈圈亦可見導演的克制. 小妹妹女主角外貌甚具為倔強但亦討好, 而另外一位小妹妹亦甚切合其要扮演的角色, 兩者之間的戲不錯, 也許有點過於明顯但也不算是問題. 挺動人的幼年回憶, 拍出來亦很有感覺. 不過往年電影節看過另一套題材相近的影片, 比此片還要出色, (也是韓片), 那是不戰之罪....
奪獄困獸 Cell 211 7.3
製作上不俗, 算是沒有冷場, 由始至終稱得上緊湊的片子. 可能太四平八穩了, 也沒有甚麼意外驚喜可言, 對我來說亦談不上精彩.
殺慾魔警 The Killer Inside Me 6.1
這趟Michael Winterbottom絶對失手, 也令眾多影迷非常失望, 很難相信由他一手包辦拍出來的奇著改篇竟會只具虛浮內涵欠奉, 而且教人愈看愈不是味兒. 大概連環殺手片確實並非他強項.... 尤其結局的處理, 其糟糕的程度真不少平庸港產片還不如. 主角心理描寫的不到位是令人驚訝的, 很難想像導演連這最重要的一環節也搞得乏味兼欠深度. 唯一是可以同在一片觀摩Jessica Alba和Kate Hudson被打屁股, 但這算是補償嗎?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