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8, 2010

10電影節 5

聖東尼的誘惑 The Temptation of St. Tony 8.6

是屆電影節第一套教我感覺驚喜.某程度上亦算是高水平之作.黑白影像令全片彌漫著難以言喻的迷離氣氛,由開始的只不過是沉鬱,一步一步走向如若無間般的煉獄,既超現實,亦疑幻疑真.某些部分可教人聯想到像布紐爾,塔可夫斯基,安東尼奧尼,褒曼...雖則尚未自成一格,但由始至終貫徹統一,每個段落都比之前的更抽離更出色,可見導演在多方面的掌握已達非常高水準的境界.
當然,一切離所謂的大師級尚有距離,但如此具風格,勇於展現才華所在,肯透過菲林話真話,不把觀眾當呆瓜,這些在今時今日實在難能可貴. 電影在其意象方面尤其出色,極度資產的社會,作為其中一份子/夾心階層所目睹的所有荒誕,以及現實(由資產階級的殘酷),扭曲的人性和價值觀,一切透過約6個章節內的影象盡現幕前.這些章節亦明顯甚有步驟的一個比一個黑暗,到了後期已達致接近變態的情境,主角身處其中,由無知到開始感受,試圖接觸/了解到涉足其中,再到後來的身陷困境以及最後的發瘋/麻木,教觀者一步一驚心. 變態夜店一段令人不寒而慄,若其全部章節都有如此水準,此片早已成新經典.
男角外型令人想起'Brazil'的Jonathan Pryce,事實由他來演這類公職/中層人員角色挺具說服力,而從他一雙無力眼神滲透出的身不由己亦很到位.樣貌雖不討好,卻非常貼切.

尋找智美更登 The Search 3

從未嘗過看了兩個小時的戲,除幾個主角以外,沒一個人物可以看清楚一點其樣貌....不是黑麻麻的所謂自然光就是只有遠鏡,就是幾個主角都其實只有在車廂內幾場戲才得以一賭其面容....這當然是技術上的大錯,就算以'獨立製作'為理由也說不過去.
另外就是,拍西藏竟可以將之風貌'淡化'成平平無奇,此乃另一創舉.老人家口述的愛情故事平平無奇,根本未能觸動人心,更毫不引人入勝,幾人的尋演員(傳統)之旅亦只有擺出來的所謂'寫實',還非常枯燥.女主角跟她愛郎之間亦挺無聊,根本沒甚甚味或值得深究的價值可言.由始至終看不到她的臉這個竟要成為賣點,由此可知這影片只屬空殼,外在包裝還要毫無美感....

天降B女 La Pivellina 7.8

平實而親切,片裡各主要人物雖沒實質的親屬關係,彼此之間卻溫馨有情,令人看得窩心.小妹妹非常可愛,鏡頭能捕到其真情流露,這種小演員的真實,很多時候令影片錦上添花,亦增其實感.這個實在比起得多老在扮可愛但其實弄假裝模作樣的所謂小演員演技好得多. 電影故事性不算強, 起承轉合不明顯甚至可說是不存在,勝在撲實又親切,老夫婦和小妹妹之間有情,男孩跟小妹妹亦有火花,這樣已非常足夠.
電影節小冊子,這跟費里尼的'大路'有啥關係????


盲神父與假釋女 Letters to Father Jacob 8.5

全片只有3個角色, 劇情簡約得宜, 卻叫人看得非常感動. 故事開端似是平平無奇, 亦令人錯覺可能會是暴風雨的前夕, 卻原來編導出手更高, 電影以四量撥千斤之手法教人無法不感動, 不煽情但充滿真摯感人的細膩真善美. 神父的固執令人傷神, 那份堅持也教人敬佩; 他因不合時宜被投閒置散, 但仍堅守著自己對宗教和揚善/行善的自體力行, 那看來愚昧和過時, 但影片卻終於展現出愚公移山還是會感動世人. 假釋女看來對一切莫不關心, 亦危險人物的假象, 但原來只為掩飾內在的創傷, 逃避要面對的債, 其心坎粗中有細, 跟只看表面不懂深究內情的郵差(代表著外界的世俗吧)形成對比.
電影節奏似緩慢,但其實步伐精打細算,情節上的安排既準繩亦具空間感,由開始的平淡到漸漸建立起互動關係,事情的前因後果,誤解和真實,以致最後的final punch,殺觀眾們一個措手不及,要人流淚倒是刻意的.還好導演懂得見好即收,不要拖帶水,那份簡潔也很值得讚賞.

No comments: